10.3969/j.issn.1008-8520.2006.03.019
构建"民主合作"型"乡村"关系刍议
"乡村"关系失范的主要表现是"过度干预"和"附属行政化";其宏观体制方面的成因主要有国家的农村发展战略及其矛盾等五大因素;"民主合作"型"乡村"关系以培植村民自治组织的"自组织性"为出发点,着力加强乡镇政府的微观政治、经济与文化服务功能;构建"民主合作"型"乡村"关系的理论坐标应定位于马克思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广大的乡村组织与众多的企业组织具有太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借用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获得巨大成功的"政企关系"来研究"政村关系".
民主、合作、"乡村"关系、理论坐标、技术手段
D638(国家行政管理)
2006-06-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