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382/j.cnki.1000-5560.2016.02.007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
为了科学界定课业负担的内涵,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九省市7524名学生(小学、初中)、3836名家长和3766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多视角分析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课业负担成因、内容、结果等问题的若干认知,还原了课业负担概念的认知要素,最终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课业负担的操作性定义.课业负担是指学生在适应现有学习环境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的由考试评价与课业任务引发的压力体验,以及为此消耗的时间与精力.该定义可以引导课业负担研究从“概念化”过渡到“操作化”,可将课业负担的内涵特征具体化为若干可观察、可评价的要点,从而为进一步开展课业负担定量研究奠定必要的概念基础.
课业负担、内涵、中小学生、多视角分析、操作性定义
34
H31;G4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11JBGP018;中央高校基金重点项目“小学生课业负担测评常模构建与应用”SWU150942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自主课题项目“初中生课业负担监测指标体系及工具研究”201606019BZK01
2016-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