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382/j.cnki.1000-5560.2016.01.005
人类心智的“论辩性”及其培育
论辩是中西方教育文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印度和古希腊都出现过规模宏大的论辩思潮,形成了世界古代三大辩学体系,即古希腊“逻辑学”、印度的“因明学”、中国的“名辩学”.论辩为什么会久经不衰,它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它对教育意味着什么,如何利用论辩的思想和方法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论文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了“人在论辩中的存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这一关系到“论辩—思维”之间关系,涉及到“认知博弈中人的精神生长”的基本问题.研究发现:从论辩与思维的关系来看,人类的心智具有“论辩性”;从论辩的角度来关注现实生活,人类思考就是一个“内在论辩”的过程.论辩不仅提高了思考的速度,而且提高了思考的质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人的心智,具有“论辩性”的心智只有在对话教育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建议在对话教育实践中,活动前与“文本”进行对话,活动中与“他人”进行对话,活动后与“自己”进行对话,以便对“论辩性”的心智进行培育.
心智、论辩性、对话、教育
34
H31;G61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彝族口头传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
2016-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