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2619.2016.12.006
增液布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气阴两虚、燥热血瘀证疗效观察及对唾液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增液布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气阴两虚、燥热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唾液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45例pSS气阴两虚、燥热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予增液布津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0例予硫酸羟氯喹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干燥症状自我评分、欧洲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核抗体(ANA)滴度、免疫球蛋白G(IgG)定量、唾液流率、泪流量]、唾液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同时纳入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唾液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与治疗前45例pS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干燥症状自我评分、ESSDAI、IgG、CRP、ESR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泪流量、唾液流率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治疗组干燥症状自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燥症状自我评分、泪流量、唾液流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大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ANA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SS患者唾液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增高(P<0.01).2组pSS患者治疗后唾液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较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液布津汤治疗pSS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但在降低唾液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方面无明显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干燥综合征、中药疗法、乙酰胆碱酯酶
38
R593.0531(全身性疾病)
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LZ11176
2017-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784-1788,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