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2619.2013.11.028

针刺、艾灸联合中药治疗双侧面瘫1例

引用
徐某,女,53岁。主因双侧面瘫5 d,于2008-06-13以“双侧面瘫”收住院。患者于8d前因左上根牙疼痛拔牙1颗,5d前早上起床后,感觉颈部发僵,张口困难,双侧不能蹙额、闭眼、鼓腮,打口哨,双侧口角流涎,双侧腮部存有食物残渣,在家治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无好转,门诊收住院。刻诊:双侧面瘫,左耳后及下颌疼痛,左下颌不适,左侧拔牙牙根处红肿,无渗血,舌红,苔白腻,脉沉。神志清楚,无头痛头晕,无呛咳及吞咽困难,无外耳道疼痛,无偏身感觉障碍及四肢功能障碍。面无表情,双侧不能蹙额、闭眼、鼓腮,不能吹口哨,双侧眼睑下垂,双侧鼻唇沟变浅,双侧口角下垂,张口口裂变小,腭垂右偏,咽充血。西医诊断:特发性面神经炎。中医诊断:面瘫。证属风痰阻络型。治宜熄风化痰,疏经通络。①针刺治疗。取穴:迎香、地仓透颊车、下关、翳风、阳白、太阳、攒竹、四白、合谷、足三里、太冲。太冲穴用泻法,其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行针30 min,每日1次。②隔姜艾灸。取穴:地仓、太阳、下关,选新鲜生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片,直径2 cm,厚约3 mm,置于穴上,用剪刀将艾条剪成2 cm高的艾柱置于姜片之上,线香点燃施灸。每日1次,不计壮数,以灸处皮肤潮红湿润为度,无烫伤皮肤。③牵正散加味。药物组成:白附子9 g,僵蚕9 g,全蝎6g,生地黄15 g,赤芍药15 g,川芎9 g,当归15 g,桑枝30 g,丝瓜络9 g,鸡血藤3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5d后,患者鼓腮时漏气减少,流涎明显减少,双侧乳突及下颌疼痛减轻,无呼吸困难及肢体震颤,无肌力下降。治疗10 d后,患者额纹出现,面部表情较丰富,左眼能完全闭合,能鼓腮,流涎消失,双侧乳突及下颌疼痛消失,吞咽正常,舌红苔白,脉弦。牵正散加味方加柴胡6g疏肝理气,易桑枝50 g、丝瓜络25 g加大疏经活络力度。治疗17 d后,患者面瘫消失,额纹对称,能闭眼、鼓腮、吹口哨,流涎消失,腮内不存留食物残渣,张口大小正常,饮食、二便、睡眠均正常,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均正常,痊愈出院。

面神经麻痹、针刺疗法、灸法、中药疗法

R745.120.4;R745.120.5(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13-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648-1648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河北中医

1002-2619

13-1067/R

2013,(1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