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我国中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存在六大问题

引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姚新生在全国药师周所做的大会报告中提出,从中药天然药物出发研究开发创新药物是一条必由之路,目前全国已形成了一股中药研究的浪潮,但目前中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存在六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对中药研究将产生不利影响.一、一些研究者只是单纯进行化学研究,满足于发现一些新化合物发表文章,对活性则极不重视,很少有人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为了能够发现新的化合物或新的结构,一些人对有临床多个经验积累的中药或民间药兴趣不大,宁可去研究寻找新的植物资源,而不管它是否有活性或是否有临床经验.二、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当.多半只是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在测定结构后,再送至有关活性筛选部门进行活性筛选.较少有人采用活性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方法,那些含量甚微、又难于分离的活性成分在分离途中可能丢失,丢失了也难于察觉.三、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生物学家尽管不断宣布在身体机能、细胞或基因调控方面有新的发现,但未能投入实际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灵敏、简便、可靠的活性筛选体系.化学家即便想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也常常无法进行.四、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但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的有关成分的研究,化学家很少涉足.五、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西医多强调外因的作用,中医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因此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的观点.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这种情况更为多见,导致研究成效不大.六、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往往未做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或者结构改造,并就结构-活性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创新药物的贡献不大.研究成果也未能更好地用于指导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推动中药现代化起的作用不大.曹玄林供稿

中药研究、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活性筛选模型、化学研究、结构、化学家、化合物、哲学思想、西医、生物学家、创新药物、中药现代化、性相关问题、水溶性成分、工程院院士、组方用药、中医、中药制剂、中药方剂

23

R28;N09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0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河北中医

1002-2619

13-1067/R

23

2001,23(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