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7386.2020.13.018
微生物组调整对GIST术后EPISBO恢复及血清IL-6、IL-17、IL-22、IL-33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微生物组调整方案在腹腔胃肠间质瘤(GIST)术后早期考虑,炎性肠梗阻(EPISBO)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其对相关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GIST术后罹患EPISBO的患者93例,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试验1组加用肠道微生物复合制剂调理肠道菌群,试验2组加用中药粘连松解汤调理肠道菌群,对照组则不加用任何肠道菌群干预措施.静脉血采集后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IL-6、IL-17、IL-22、IL-33;应用IBS-SS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评估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治疗后4周总体身心状态.结果 试验1组和试验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IL-17、IL-22、IL-33均明显降低,试验1组数据低于试验2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数据明显高于2个试验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IBS-SSS评分后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3组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2周:试验1组和试验2组均较对照组有治疗优势(P<0.05).但4周后随着3组患者逐渐痊愈及肠道菌群恢复,3组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QOL-BREF测评:治疗前3组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4周,试验1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试验2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和对照组治疗后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组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物组及中药组均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但微生物组远期治疗效果好于中药干预组及对照组,因此在EPISBO治疗中采用微生物组疗法要更有远期优势,值得临床早期应用.
GIST、EPISBO、肠道菌群、微生物治疗、中药治疗
42
R574.2(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2020-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998-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