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7386.2005.11.036
卒中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危险因素
@@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形式,在大多数患者,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些遗传因素与卒中的危险性有关.其中,颈动脉内膜-中膜壁的厚度(IMT)尤其具有相关性,它是亚临床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间接标志,而且是未来缺血性卒中较强的预测因素.一些学者报道,在那些具有某些基因功能变异的人IMT较高,这些基因变异与基质沉积(MMP3)、炎症(白介素-6)和脂类代谢(肝脂肪酶、APOE、CETP和PON1)有关.有证据显示,炎症过程[1]和可修饰的危险因素与遗传交互作用引起卒中[2].识别环境危险因素作用过程中能保持心血管稳定的基因,探索环境方面危险因素的影响是否由个体的基因类型来调节,对深入理解卒中的病理生理和流行病学大有裨益.同样,这对遗传危险因素的预测至关重要.
中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遗传危险因素、卒中、基因类型、缺血性、环境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作用过程、脂类代谢、预测因素、遗传因素、炎症过程、流行病学、交互作用、基质沉积、基因变异、环境方面、功能变异、肝脂肪酶
27
R5(内科学)
2005-1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5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