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3596.2019.02.012
基于矢量编码技术对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的量化研究
目的:探讨利用矢量编码技术来分析竞走项目运动员动作协调模式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竞走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和协调模式进行分析.方法:以参加2010年北京竞走挑战赛、2010年广州亚运会竞走比赛以及2012年太仓国际竞走挑战赛男子、女子20 km项目前10名和后10名运动员技术资料作为数据来源.使用CASIO FH25高速摄像机,采用立体定机定焦拍摄方法进行拍摄.使用SIMI Mo-tion运动技术分析系统对运动员的视频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得到髋关节和膝关节角度参数.在得到髋—膝关节角相图基础上,计算髋膝耦合角,并利用矢量编码技术对运动员下肢协调模式进行频次统计.结果:①高水平组运动员步频(3.61±0.18步/秒)显著高于普通组(3.43±0.12步/秒);②在支撑期,两组运动员在HP+和H+K+协调模式的出现频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在摆动期,高水平组运动员的耦合角变异度(15.2±6.7°)值显著低于普通组(22.5±9.1°).结论:矢量编码技术可以实现对竞走运动员下肢环节间协调模式的量化分析.在支撑期,普通组运动员以固定膝关节并伸髋的动作协调模式为主,而高水平组运动员的协调模式则更为多样.在摆动期,两组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模式无显著性差异,但普通组运动员的动作协调变异度显著高于高水平组,动作稳定性有待提高.
矢量编码、耦合角、竞走、协调
33
G821(田径运动)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竞技体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2016041037-3
2019-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