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8477.2022.01.014
战时后方私立大学的生活样态及生存逻辑 ——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为例(1938—1946)
全面抗战爆发后,失去了"基地"武昌的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俨然成为战时高校中的"孤儿"之一,1938年底依靠湖北旅渝同乡会的帮助而寄居"宽不上二丈的米市街".在重庆南岸复校后,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在"无序"中困苦备尝,乞怜平价商品、举债银行度日、公演募捐,其艰难维持的窘状无疑成为战时后方私立大学生活样态的一个缩影.在"无序"情况下,学校依然按照"有章"规范来施教育人,仍维持三学院七学系的学科体系及商学办学特色,并积极接收借读生及宣传抗战,同时,亦努力加入"国家队",主动接受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规训,但是,限于其体量过小及国家教育经费有限等因素,学校由私立转为国立的努力未能成功."无序"与"有章"并存,在"私立"与"国立"之间挣扎,成为战时后方私立大学的生存逻辑.
抗日战争、大后方、私立大学、陈时、中华大学
K26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22-03-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