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8477.2021.01.018
污染环境罪的司法困境与出路 ——以生态和人类双重法益为中心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338条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以"严重污染环境"代替了"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作为污染环境罪的结果性要件,由此导致了污染环境罪规制范围"口袋化"、解释标准"抽象化"以及犯罪边界"模糊化"等司法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污染环境罪保护法益定位不清与功能缺位.虽然生态法益论和人类法益论均尝试为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提供解释方案,力图勾勒出污染环境罪保护法益的具体内容,但是两个理论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与此相比,主张对生态法益和人类法益实行双重保护的生态和人类双重法益论,既与污染环境罪的立法目的相契合,又与污染环境罪的处罚范围相一致,还与污染环境罪的前置条件相协调,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说.未来污染环境罪的司法适用应当摆脱重大污染环境事故罪旧思维的影响,以生态和人类双重法益重释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合理划定污染环境罪的处罚范围,厘清污染环境罪与相关犯罪的刑法边界.
污染环境罪、司法困境、法益定位、生态法益、人类法益
D924.36(中国法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法解释基本原理之系统归正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推进国家监察全覆盖研究";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项目"预防性刑法立法问题研究"
2021-03-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4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