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1968.2014.12.074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利用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文化热点。从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至今,十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卓有成效,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大众视野与生活,展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精彩的历史与现状,提升着民族文化品质,陶冶了民族文化素质。十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政府和文化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也得到了积极的保护,甚至带来了文化旅游产业空前活跃的景象。但这场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毕竟刚刚开始,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地传承下去,是当下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了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并明确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盘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将民族文化中经过历史时间洗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既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又是当代教育中的重大课题。
物质文化遗产、高校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素质、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文化的多样性、社会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重大课题、中华文明、优秀传统、薪火相传、文化问题、文化品质、文化部门
K89;C95
河北省教育厅201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30207,课题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利用研究。
2014-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