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1968.2013.10.035
薄利多销中的数学解读
薄利多销作为一种常见的商品营销手段,是指低价出售商品,以较低利润来扩大销售的营销策略。其中的“薄利”就是合理降低商品价格,从而吸引消费者,增加销售数量,增加总收益,虽然每件商品的利润减小了,但是商品的总利润却增加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增加收益,只有一些富有弹性的商品才可以,且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商品需求价格的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弹性的计算方法就是用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和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做比值运算。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1时,则说明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比商品价格下降的百分比要小,这个时候就不能通过降价的手段来增加销售量从而达到扩大总收益的目的,相反,销售量增加带来的收益反而会被价格下跌的损失抵消。所以一些需求弹性小于1的商品,比如粮食、盐等生活必需品是不能用薄利多销的方法来提升收益的。还有一些弹性商品,比如:衣物、电子用品等,对于这些弹性商品而言,当这些商品的价格降低后,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大于价格的下降幅度,所以才可以达到总收益增加的目的。最好的销售策略便是使消费者认同商品、自主购买商品并对商品进行宣传等。消费者往往具有贪图小便宜的特点,更加倾向于购买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这就体现出了经济学中的消费有利的原则性问题,即在相同的品质下,消费者往往会选择购买价格较低的一款,这就使得一些商品的销售和推广方式趋向低价位方向。薄利多销可以使一些产品很快占领市场,满足市场需求量,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并增加企业总利润。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资金周转,改善企业经济效益。
薄利多销、商品需求、商品价格、消费者、销售量、需求弹性、总收益、利润、弹性商品、企业经济效益、方法、市场需求量、生活必需品、资金周转、占领市场、营销手段、营销策略、需求价格、需求变动、销售数量
F01;F27
2013-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