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我国中东部两次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环流异常特征分析
2024年1月31日—2月6日和2月19-25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发生两次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均表现为降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量极端、降水相态复杂、气温显著偏低等特征,春运出行受到其较大影响.采用国家站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这两次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试图揭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北抬原因及强冷空气活动的平流层前兆信号.结果表明:(1)我国大陆上空500 hPa"西低东高"环流形势有利于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性降水.2024年1月31日—2月6日(以下简称过程Ⅰ)乌拉尔山附近并无明显的阻塞系统;2月19-25日(以下简称过程Ⅱ)在贝加尔湖以北地区有阻塞高压发展维持.两次过程副高较常年同期偏北、显著偏强,与南支槽共同作用有利于暖湿气流向我国中东部地区输送,低层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沿低层冷垫爬升,为大范围雨雪天气提供重要的动力抬升和温度层结条件.(2)过程Ⅰ主要的水汽来源是孟加拉湾北部的偏西风输送,过程Ⅱ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贡献更大,且江南地区整层水汽辐合强于过程Ⅰ.(3)副高偏北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来自西非至北欧一带对流层中高层Rossby波能量在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向下游传播的影响.(4)发生在2月第3候前后的平流层极涡下传可作为过程Ⅱ寒潮活动的前兆信号,平流层极涡下传超前于对流层,可为冬季我国冷空气过程提供预报依据.
低温雨雪冰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平流层极涡、Rossby波
43
P458(天气预报)
中国气象局水文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4-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8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