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A-seq的大豆棕色荚皮L2基因定位
大豆荚皮的颜色是重要的驯化性状和表型特征,与炸荚习性和躲避捕食关系紧密.大豆荚皮颜色主要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棕色荚皮L2基因尚未被鉴定.为了在大豆基因组上对该基因进行鉴定,为大豆棕色荚皮相关基因功能解析和育种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栽培大豆中龙优203(黄色荚皮)和野生大豆FF1235(黑色荚皮)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利用F2群体棕色豆荚和黄色豆荚单株构建混池进行BSA-seq定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组交换单株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棕色荚皮性状为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棕色荚皮L2基因关联区域位于3号染色体0~0.75 Mb的区段.进一步开发InDel分子标记进行精细定位,获得具有多态性的InDel引物7对.最终将棕色荚皮位点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Indel-L2-3~Indel-L2-6,物理距离为344 kb.定位区间内共有候选基因32个,其中Glyma.03G005700基因注释为异丙基苹果酸聚合酶,与已发现的黑色荚皮基因L1(Glyma.19G120400)高度同源,其功能为将4-羟基丙酮酸转化为红果酸和番石榴酸,可能是调控大豆棕色荚皮形成的关键基因.
大豆、荚皮颜色、基因定位、BSA-seq
39
S565.03;Q78(经济作物)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
2024-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