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种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挖掘可供利用的优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为品种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319份小麦种质的 HMW-GS 组成。结果表明:Glu-A1、Glu-B1和 Glu-D1位点分别具有3,7,4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其中,亚基 N、7+8和2+12在各自位点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49.21%,54.55%,68.65%。亚基组成类型共有24种,1/7+8/2+12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组合形式,频率为25.39%;其次为 N/7+8/2+12、N/7+9/2+12和 N/7+9/5+10,出现频率分别为17.24%,10.97%,10.34%;其他亚基组合类型出现的频率较低。同时,筛选出了一些含有2倡、17+18、7+8、14+15和5+10等优质亚基类型的材料。
长江中下游、小麦种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S512.03(禾谷类作物)
农业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CARS-03;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 CX122026;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BE2014351
2016-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