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10/j.cnki.jhmu.20210511.002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减味膈下逐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减味膈下逐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键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和通路,以探索其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O?Datasets搜集、筛选患病与正常情况下的差异基因,并绘制热图和火山图,通过TCMSP平台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减味膈下逐瘀汤中诸药的活性化合物,设定OB≥30%和DL≥0.18为阈值,筛选潜在的活性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构建减味膈下逐瘀汤和NAFLD差异基因分子靶点图,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PPI网络和网络拓扑参数,导入Cytoscape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核心调控基因,同时使用SwissDock平台将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DAVID进行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道富集分析,确定主要通路.结果:通过筛选后得到差异基因377个(127个上调基因及250个下调基因),减味膈下逐瘀汤活性化合物225个,308个对应靶点;筛选得到关键靶标14个,对应化合物168个,关键靶点涉及MYC、FOSL2、FOS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减味膈下逐瘀汤主要对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表达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转录起调节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黄芩素与VCAM1、HSPB1、MYC、JUN等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Wnt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结论:减味膈下逐瘀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相互作用,实现了从多种途径整体治疗NAFLD的目标.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减味膈下逐瘀汤治疗NAFLD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和科学依据.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减味膈下逐瘀汤、NAFLD、作用靶点、通路
28
R285(中药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03418
2022-09-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252-1260,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