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10/j.cnki.jhmu.20191008.001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比对不同频次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剂量密集型方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进一步探索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更加优化的给药方案.方法:选取接受剂量密集型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剂量密集型化疗方案后,PEG-rhG-CSF以100μg/kg,皮下注射,于化疗后第24小时给药.观察组:采用剂量密集型化疗方案后,PEG-rhG-CSF:50μg/kg,皮下注射,于化疗后第24、72小时分别给药.以PEG-rhG-CSF对两组中性粒细胞数值的影响及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发热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为观察指标,2周期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在第1周期及第2周期化疗前其中性粒细胞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1周期化疗后的第3、5、10天及第2周期中的第5、10天其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值较观察组下降缓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周期中,两组化疗后第3 d的中性粒细胞数值比较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7例患者因中性粒细胞数值<2.0×109/L推迟第2周期化疗时间,观察组则有5例患者推迟化疗.对照组及观察组中性粒减少症发生率及患者人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对照组及观察组发热的患者人数及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发热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PEG-rhG-CSF低剂量多次给药后可升高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其疗效优于在剂量密集型化疗方案中的单次给药方式,且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相关性发热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乳腺癌、剂量密集型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干预
25
R737.9(肿瘤学)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Y-HR2018-271
2019-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562-1565,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