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6350.2013.03.0144
心脏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 初步探讨多种心脏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纳入NSTEACS患者262例,按照是否发生心脏事件分为两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末端B型利钠钛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A(PPAR-A)、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人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选择出其中对预后评价有影响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建立能够对NSTEACS患者进行预后评价的数学模型.结果 通过对心脏事件组和非心脏事件组的临床基线特征和生化标志物比较发现,两组间左室后壁(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hs-CRP、cTnI、CK-MB、PPAR-A、PLGF及sP-select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发现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5.0%和78.4%,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97.8.结论 上述生化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结果对心脏预后的评估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生化标志物、数学模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
24
R972(药品)
2013-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2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