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9321/j.cnki.gzxk.issn1002-3828.2023.02.04

名与物

引用
传统儒学若要在现代社会开出新的天地,就必须对儒学能否容纳科学的问题予以积极回应.目前为止,对此问题思考得最为深刻的依然是牟宗三.牟氏提出"坎陷论",将科学与儒学的关系理解为如何在儒学的架构中为"知性"安排一个恰当位置的问题.此论诚可贵也,却也面临诸多批评.其中,论者的一个主要不满在于人们往往认为"知性"是舶来品,若将其嫁接进中学,未免令人生疑.然而,"知性"虽是西学所擅长,但却并非其独有.因此我们可以变换思路,从中国学术内部来思考在儒学中如何安顿"知性"的问题.实际上,中国文化"重智"的一面在先秦名家有突出的表现,其主要标志在于"物"观念的独立及与之相应的"名"的独立发展道路的开辟.因此,儒学中"知性"要素的发展有赖于扬弃"人贵于物"的传统立场,进而正视"物"的观念,而这一设想在儒学的根柢层面是可以找到根据的.从一定程度而言,一种名家式的儒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当的,这将属于兼容了科学维度之后的一种未来儒学.

儒学、科学、名、物、知性、名家

B25(近代哲学(1840~1918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BZX124

2024-0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54-7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管子学刊

1002-3828

37-1079/C

2023,(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