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3828.2012.02.013
《庄子》对“理”的揭示及其所反映的哲学思维嬗变
本文通过析理《庄子》诸篇中“理”字的不同内涵,旨在论证老庄和庄子后学在道论、认识论和修养实践论三个层次上对“智”的不同态度,从而揭示出战国中晚期道家哲学的思维特点和思维嬗变.在道论上,庄子和老子都是可知论者;在认识论上老子“容智”,庄子“弃智”;修养实践论上老庄都主张“弃智”.庄子部分后学在三个层次上都主张绝对“弃智”,认为道是不可知的,比老庄更绝对化;部分后学在三个层次上都“容智”,其中吸收儒家和黄老之学的一部分后学转变为“主智”派,庄学特征已淡化.庄子后学对“理”的关注,表现出战国中晚期理性高扬的时代风貌和道家哲学由神秘主义向理性主义演化的思维运动规律.
老庄、庄子后学、理、容智、弃智、主智
B223.5(先秦哲学(~前220年))
2012-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8-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