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3828.2001.02.016
儒家义利观的现实启迪
@@ 一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关于义利问题多有论述且影响深远.孔子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因此,孔子主张见到利的时候,首先要想一想是否合乎义,要做到"见利思义",如果符合义,那就可以获取,"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如果不合义,即使能使人富贵的大利,也不应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当然,人不能不要利,但手段要合于义.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在孔子看来,"人欲"是合乎情理的,私利是合法存在的,只是满足这种欲望,获取私利要合乎于义、合乎于道,不能用非正当的手段.
儒家义利观、论语、孔子说、义以生利、义利问题、士志于道、获取、浮云、非正
B222(先秦哲学(~前220年))
2005-0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