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614/j.gznuj.skb.2021.04.008
教学社会性的本土阐释及其当代意义——基于先秦儒家教学思想的考察
要解决如何将外在于学生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社会素养这一教学根本问题,前提需要明晰教学活动的社会属性.《论语》和《孟子》中特殊的教学对话式体例,不仅内隐着蕴涵先秦儒家哲思的教学内容,也外显着孔孟与其弟子之间生动多样的教学交往.通过"还原"先秦儒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交往,在与当代教学理论可能的"对话"中发现:以"社会实践"为目标和以"社会秩序"为取向的教学内容奠定了先秦儒家教学的社会性基底;基于"经验"的认知观和基于"价值"的行动观的教学交往赋予了先秦儒家教学的社会性内涵.先秦儒家的教学社会性释义不仅为理解教学根本问题提供了观点参照,也在方法论层面为本土化教学理论的建构路径提供了必要反思.
教学社会性;先秦儒家思想;学生素养;本土化
G40-09(教育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教学活动机制与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18YJA880020
2021-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