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2455.2021.02.003
基于响应面法的电絮凝处理高浓度聚丙烯酰胺废水工艺优化
为探讨电絮凝技术去除高浓度含聚废水中的聚丙烯酰胺(PAM)的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讨论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极板材料、电解时间和聚合物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使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因素之间的显著关系,以优化最佳操作条件.对于PAM初始质量浓度为800 mg/L的模拟废水,确定最佳参数:极板间距为2.603 cm,电流密度为15.382 mA/cm2,电解时间为40 min.预测结果表明,PAM的去除率达到100%,COD的去除率为66.8%.最佳参数下的试验结果证明,PAM和COD的去除率与预测值相差0.45%和14.9%,合意性良好.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AM的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出水干燥后得到的底物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表明反应过程中发生少量氧化,主要影响PAM的酰胺基和C—C链.
PAM、含聚废水、电絮凝、单因素分析、响应面法、红外光谱
52
X703.1(一般性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1-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1-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