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675/j.issn.0253-4304.2021.23.02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目的 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建立小儿苏醒延迟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4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非日间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儿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小儿苏醒延迟的预测模型.另选取412例在全身麻醉下手术的患儿作为验证人群,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年龄≤6.5个月、术中未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术后低血糖、恢复室体温≤35.5℃为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预测小儿苏醒延迟的模型为:(P=1/1+e-1.143+0.302×X1+1.484×X2+1.118×X3+1.261×X4),其中X1为年龄≤6.5个月,X2为术中未使用BIS监测,X3为术后低血糖,X4为恢复室体温≤35.5℃.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较好(ROC曲线下面积=0.891,敏感度为84.1%,特异度为89.3%)、校准度较好(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0.05).结论 年龄≤6.5个月、术中未使用BIS监测、术后低血糖、恢复室体温≤35.5℃的小儿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发生风险增高.所建立的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发生,有助于麻醉医生提前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少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发生.
苏醒延迟;全身麻醉;危险因素;预测模型;预测效能;小儿
43
R614.2(外科手术学)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A1515010005
2022-0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774-2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