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3-4304.2004.01.011
广西壮、汉族妇女骨密度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广西壮、汉族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绝经后壮、汉族妇女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性,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居住南宁10年以上的健康绝经前妇女179名,绝经后妇女163名,记录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民族,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均为同一民族(汉族或壮族)者纳入本研究.同时记录受试者的年龄、初潮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后妇女)、孕次、产次.受试前3个月内至少有1次月经来潮者纳入绝经前妇女组;绝经1年或以上者纳入绝经后妇女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用法国DMS公司的DEXA检测受试者腰椎(L2~L4)正位、左髋部(股骨颈、Word's三角、大转子)、左前臂(超远端、远端)的BMD,并进行比较.结果绝经前壮族妇女除股骨颈、前臂BMD略高于(0.93%~1.44%)或等于汉族妇女外,其余检测部位的BMD均低于汉族妇女(0.92%~5.92%),其中L2~L4的BMD分别较汉族妇女低4.92%(P=0.067)、5.26%(P=0.054)、5.92%(P=0.037);相反,绝经后壮族妇女除L2和前臂超远端的BMD略低于(0.15%~0.99%)汉族妇女外,其余部位的BMD均高于(0.13%~2.79%)汉族妇女,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提示绝经后汉族妇女腰椎骨量丢失速度可能较同龄壮族妇女快;绝经前妇女只有2例骨质疏松,壮、汉族各1例.绝经后壮、汉族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35.1%和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壮、汉族妇女BMD的差异有可能表现在绝经前妇女的腰椎部位;绝经后汉族妇女腰椎骨量丢失速度可能较壮族妇女快;绝经后壮、汉族妇女OP发生率无差异.
壮族、汉族、妇女、骨密度、骨质疏松
26
R681(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04-05-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