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避祸的"符法":花山岩画的符号意义和社会功能
文章从花山岩画创作的文化生态的多维视角,即从当时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社会习俗、民族文化诸种变量元素的交互作用中,探讨岩画作品的内容主题、符号意义和社会功能.认为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祭祀活动(典礼仪式)的真实记录,又是代替实际祭祀活动(典礼仪式)的神秘符号.其社会功能类似于桃符、门神之类的守护神,具有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法力),企望其起到长久的祈福避祸的作用.岩画图像相当于南壮方言所说的"符法"——法术符号.岩画虽然在东汉以后不再出现,但其符号意义和社会功能并没有消亡,而是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于壮族社会的巫术活动和文化习俗当中,延绵至今.岩画的主体图像和基础符号——蹲式人形,应为先民祭祀仪式中的巫师及其他参与者,后来演变为巫术活动中常见的"茆郎".
花山岩画、符号意义、社会功能、符法、祈福避祸
34
K879.4(中国文物考古)
2021-04-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