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3-8233.2016.03.002

跨境民族文化遗产论坛纪实

引用
2016年5月16日“跨境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以及百色学院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挂牌仪式在百色学院举行.来自厦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广西社科院、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及百色学院的三十多位专家,围绕跨境民族、文化遗产以及跨境民族文化的核心话题,分别从研究对象、学理建构、研究方法、田野经验、研究困境等不同切入点,做了非常生动、深入又具有启发与反思意义的发言.论坛一致认为,中心的成立与国家“一带一路”紧密呼应,将“跨境民族”和“文化遗产”这两个民族学、人类学的重要话题结合起来探讨,必将产生新的研究空间和学术话语.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梳理和探究中国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族群交往、文化实践和家园遗产,将会促进中国-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学术合作,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民族)的文化理解与和谐发展.

跨境民族、文化遗产、人类学、家园遗产、“一带一路”

29

C95(民族学)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越南民族文学与中国多民族文化研究”14BWW023;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口极少数民族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探索研究”15BMZ036;广西哲社基金一般项目“比较文化视野下壮族岱依族侬智高信仰研究”13CMZ002的阶段性成果.百色学院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果

2016-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1-18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百色学院学报

1673-8233

45-1355/Z

29

2016,29(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