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8411.2018.04.005
2017年7月广西大范围暴雨过程分析
利用自动站雨量、NCEP/NCAR1°×1°间隔6小时再分析数据、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7年7月1~3日广西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hPa南亚高压、高空槽、切变线、地面辐合线、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造成此次大范围暴雨的发生;水汽在低层输送、辐合,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地面辐合线以及深厚强烈的上升运动,对此次暴雨有触发的作用;干冷空气从高层向低层入侵,释放大量凝结潜热,提供能量条件;雷达回波强度强,质心低,强回波集中在暖云层内,降水效率高;地形阻挡、抬升和喇叭口地形的收缩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局地极端强降水形成.
暴雨、暖云降雨、列车效应
39
P466(气候学)
广西区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数值预报模式在贵港地区定量降水、温度格点化预报中的检验及订正”桂气科2017M16
2019-03-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8-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