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1191.2021.01.001
黄白双花口服液治疗犊牛腹泻的系统药理学分析
[目的]利用系统药理学构建黄白双花口服液治疗犊牛腹泻的活性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相关蛋白的关系网络模型,阐述黄白双花口服液治疗犊牛腹泻的分子机制,为犊牛腹泻防治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口服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黄白双花口服液中每味中药(黄连、白头翁、金银花、黄芩、地榆和乌梅)的活性化合物及与其相对应的作用靶点,导入Cytoscape绘图软件中建立活性化合物与其对应靶点的互作网络图;通过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检索犊牛腹泻的有关靶点基因,使用维恩图求取二者的交集,得到犊牛腹泻与黄白双花口服液共同的靶点基因组合,然后导入String数据库中以获得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将黄白双花口服液作用于犊牛腹泻的靶点基因导入DAVID数据库中,分别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黄白双花口服液中筛选出43种活性化合物,分别对应131个相关靶点基因.黄白双花口服液与犊牛腹泻交集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包括128个节点及205条相互关系,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的出现频率较高.利用DAVID数据库对黄白双花口服液与犊牛腹泻交集靶点的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最终富集到204条GO功能条目(FDR<10-2),其中细胞组成条目8条、分子功能条目12条、生物过程条目184条;黄白双花口服液治疗犊牛腹泻的相关蛋白主要富集于19条信号通路上(FDR<10-2).[结论]黄白双花口服液主要以黄连、白头翁、金银花、黄芩、地榆和乌梅中的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及山奈酚等活性化合物成分,通过ATK1、MAPK1、IL-2、IL-6和IL-8等靶点,经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抗菌消炎、抑制细胞损伤及调节免疫力等作用,以达到治疗犊牛腹泻的目的.
黄白双花口服液、系统药理学、犊牛腹泻、活性化合物、靶点、信号通路
52
S858.23(动物医学(兽医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榆林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2021-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