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1191.2020.02.009
不同光环境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及田间防效调查
[目的]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为荔枝蒂蛀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依据广西南宁市日出日落时间及荔枝蒂蛀虫常住地光照强度,在室内条件下研究6个光照时长及8个光照强度处理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在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开始果园夜晚亮灯,调查荔枝落地果及树上果的蛀果率变化.[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全亮(24 h光照)条件下荔枝蒂蛀虫产卵前期为10.67 d,显著长于其他处理(2.00~4.67 d)(P<0.05,下同),卵期为1.33 d,显著短于其他处理(9.67~12.33 d),每雌产卵量为0.47粒/头,显著低于常规处理(136.33粒/头);在6:00—19:00光照强度500 lx、19:00—次日6:00光照强度10~900 lx时,荔枝蒂蛀虫产卵量为每雌0~0.47粒/头,显著低于常规处理(136.33粒/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夜晚光照强度为70~130 lx和2~70 lx时的荔枝蒂蛀虫平均蛀果率分别为2.91%和3.65%,均显著低于常规处理(25.87%).[结论]在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开始果园挂灯,每日19:00—次日6:00光照强度2~70 lx的光环境可有效抑制荔枝蒂蛀虫产卵,进而极大降低荔枝蒂蛀虫蛀果率,可作为荔枝蒂蛀虫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荔枝蒂蛀虫、光环境、产卵、田间防效
51
S436.671(病虫害及其防治)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自治区主席科技资金项目17290-0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建设项目Nycytxgxcxtd-03;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团队项目2015YT44
2020-04-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1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