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321X.2000.02.017
华南南盘江盆地早三叠世钙质微生物丘与生物层
在南盘江盆地海相孤立的碳酸盐台地内部发现早三叠世生物骨架灰岩.它们发育于2个层位 : 1.三叠系最底部哥里斯巴赫阶(Griesbachian),为15 m厚的生物层;2.下三叠统上部史密斯阶-斯帕斯阶(Smithian--Spathian),为1.5 m厚孤立的穹隆形或倒置的圆锥形钙质微生物丘.这些钙质微生物丘与生物层是由坚硬的钙质微生物骨架组成, 这些骨架围限出1~3 cm大小的内部孔洞网,其间充以团粒和骨屑.而骨架则由不规则状- 丛枝状、囊状-凝块状的微晶颗粒组成.这种颗粒可称为肾形藻(Renalcis), 它是一种钙化的球状兰藻细菌.骨架因次生泥晶微生物的胶结而得到加强.其中的后生动物化石有腹足类、双壳类、介形类、旋圈虫类及腕足类.人们以前普遍认为早三叠世是全球礁与礁丘生长的间歇期.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基于对二叠纪结束后礁的演化模式及礁生态的重建.由于早三叠世存在钙质微生物丘与生物层,这些认识必须作出修改.
钙质微生物丘、生物层、南盘江盆地、早三叠世
13
Q911.6(古生物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