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8182.2024.02.009

如何理解"晚明唯识"

引用
当前对晚明唯识的研究大多利用序跋等材料,没有深入对具体文本与问题的探讨,也缺乏从唯识文献与理论出发的系统研究.通过王肯堂《成唯识论证义》的校正与引文分析可知,晚明学者间接从澄观、延寿等人的著作中阅读到了大量唯识唐疏,虽然存在一些细节问题,但大部分的解读基本正确.在文献与思想史层面,晚明唯识著作为反思《成唯识论》的文献性质提供了启示,更揭示了唯识学对华严学、禅宗思想发展的隐秘而重要的作用.在义理层面,晚明唯识在与印度思想相关的"因明""六离合释"等问题上难言成功,对"三类境""自证"与"相应"等理论问题的理解也未必深入,但随着对《成唯识论》文献研读的深入,其注疏与解读大致也是可接受的.

晚明唯识、唯识学、成唯识论、王肯堂

46

B222(先秦哲学(~前220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2&ZD256

2024-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71-8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1-8182

45-1070/C

46

2024,46(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