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8182.2024.02.007
论竹书《五行》的成德哲学:以"形于内"及其相关问题为中心
成德是竹书《五行》的思想主题,包括"德之行"的成就和"德""善"的道德境界的成就两个方面.竹书以是否形于内为标准将五行区分为"德之行"和"行(行为规范)"两种."内"指"内心","形"兼具成就和形现两义."形于内"首先指五行成就于心中,同时它包含了五行由心中生发及显现于心中的含义.这两义是明暗、表里关系,前者就结果而言,后者就过程而言."心"是五行形于内而成德的关键,是道德情感、道德理性的发生地和承担主体."忧""乐"和"思""智",分别是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的主要因素."智弗思不得"之"智"出自本心之"思",它不与智行同类,而能总摄五行,并使之成为"德之行"."三思三形"是五行成德的基本工夫,其实它包括义、礼两行在内,而可以称为"五思五形"."形于内"的工夫是围绕"心善"展开的,但竹书没有谈及心本身是否即善的问题,也没有出现"性"字.孟子弥补了子思子心学的不足,主张人性善:道德活动的心善即来源于人性之本善,并通过四端之心(活动)将仁、义、礼、智的善性(存有)呈现出来.而这一思想成果进而成为帛书《五行》解经的指导观念.
郭店简、《五行》、形于内、德之行、成德
46
B223(先秦哲学(~前220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ZDB006
2024-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