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6583.2010.06.002
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与抗血小板治疗
@@ 在临床心脏病学领域中,联合应用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双重抗血小板疗法,已被广泛用于接受内科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旁路术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以及接受选择性PCI的患者.并使这些患者的缺血性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减少[2].同时,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也成为预防基于药物洗脱支架的PCI后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的重要措施[3].但是,尽管氯吡格雷选择性不可逆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的作用、降低血小板活性,但其是一种前药(pro-drug),需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系统代谢后才发挥作用,因此,氯吡格雷的抑制血小板作用的个体变异性较大[4].在今年的欧洲心脏协会(ESC)年会和美国经导管治疗(TCT)以及最近的文献中,就CYP450基因多态性与抗血小板治疗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评论.
细胞色素、CYP450基因、多态性、抗血小板治疗、genetic polymorphisms、氯吡格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支架血栓形成、药物洗脱支架、选择性、段抬高、血小板活性、受体拮抗剂、经导管治疗、冠脉旁路术、二磷酸腺苷、PCI、抑制
37
R54;S8
2011-0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