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21382-20240322-00410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地骨皮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地骨皮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查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地骨皮的药物成分,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获取牙周炎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并使用Cytoscape构建网络图,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图。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5只。建模后8周,治疗组局部注射1 ml地骨皮药液(将150 mg地骨皮颗粒溶于1 ml水中),模型组组局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4周。结果:地骨皮的10个有效成分通过多条通路直接作用于55个疾病靶点治疗牙周炎,其中β-谷甾醇、豆甾醇、莨菪碱、金合欢素、阿托品、常春藤素等是核心成分,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B淋巴细胞瘤-2(Bcl-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JUN、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3)、肿瘤蛋白53(TP53)、核受体共激活因子2(NCOA2)是重要的靶点。GO分析显示交集基因最可能相关的生物过程(BP)主要涉及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细胞对有机环化合物的反应、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正调控、对激素的反应、凋亡信号通路、白细胞凋亡过程、正调控神经元凋亡过程、对氧气水平的反应、凋亡过程的正向调节等,细胞组分(CC)主要涉及细胞器外膜、外膜、转录调控复合体、线粒体外膜、RNA聚合酶Ⅱ转录调控复合物、线粒体膜、膜筏、膜微区、细胞质核周区等,分子功能(MF)主要涉及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转录因子结合、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参与凋亡信号通路、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参与细胞凋亡过程、一般转录起始因子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等。KEGG分析结果提示地骨皮主要通过p53、细胞凋亡、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HIF-1)、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治疗牙周炎。动物实验显示,地骨皮能够明显改善牙周炎,同时也能改善RELA、Bcl-2、PTGS2、JUN、CASP3、TP53、NCOA2表达水平。结论:地骨皮主要通过调节p53、细胞凋亡、AGE-RAGE、PI3K-Akt、IL-17、HIF-1、TNF、MAPK、NF-κB等信号通路的RELA、Bcl-2、PTGS2、JUN、CASP3、TP53、NCOA2等疾病靶点,调节酶类活性、抗炎等生物过程治疗牙周炎。
牙周炎、地骨皮、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47
2024-12-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7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