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3-4181.2011.04.006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纤维束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成像(DTT)的特点,探讨DTI、DTT在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58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和25名健康志愿者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成像、FLAIR及DTI成像,重建部分各向异性(FA)图,对梗死区、健侧相应部位及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进行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结果①DTI显示的梗死灶范围较常规MRI成像更加准确、清晰。②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期脑梗死组病变侧梗死中心的FA值与ADC 值分别为(0.24±0.02、0.3 1±0.11)、(0.20±0.02、0.32±0.12)、(0.18±0.02、0.34±0.11)、(0.16±0.02、0.37±0.13);低于各期正常侧映像位置的( 0.40±0.03、0.70±0.21)、(0.37±0.03、0.71±0.21)、(0.39±0.03、0.72±0.22)、(0.40±0.03、0.72±0.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健侧FA和ADC值与正常对照组对应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脑梗死后脑组织的FA值和ADC值随梗死时间呈一定规律性变化,在超急性期患侧FA值较对侧无一致性变化,可轻度升高或轻度降低,随后(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降低;患侧ADC值随梗死时间延长呈明显降低、逐渐恢复正常、继而又升高的规律。结论DTI、DTT检查有助于明确脑梗死是否累及白质纤维束,FA值与ADC值联合能更精确地对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期和定位。
磁共振、脑梗死、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成像
34
R445.2;R743(诊断学)
江门市科技攻关项目江科 2010[73]-1
2011-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