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5625.2023.01.010
成都市农转非和城市居民静坐时间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农转非与城市居民静坐时间差异,并进一步探讨静坐时间对两类居民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健康评价采用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作为客观评价指标,同时采用SF-12生命质量评价量表作为主观评价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阈值日均静坐时间对农转非和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结果 农转非居民日均静坐行为时间为(4.32±2.45)h/d,低于城市居民[(4.49±2.28)h/d](P<0.05),两类居民的两周患病及慢性病患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农转非居民自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高于城市居民(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静坐时间处于"3~<4 h/d"(OR=1.390,95%CI:1.034~1.869)、"4~<6 h/d"(OR=1.461,95%CI:1.057~2.020)和"≥6 h/d"(OR=1.524,95%CI:1.012~2.294)区间是农转非居民两周患病危险因素;静坐时间处于"3~<6 h/d"(OR=1.417,95%CI:1.027~1.956)和"≥6 h/d"(OR=1.586,95%CI:1.052~2.393)是农转非居民慢病患病的危险因素;静坐时间为"≥6 h/d"(OR=1.504,95%CI:1.001~2.259)对城市居民生理健康有影响,尚未发现静坐时间对两类居民心理健康评分的影响.结论 静坐时间长短对居民健康有影响,其中静坐时间更容易对农转非居民健康产生影响,应重视对农转非居民静坐行为的干预.
生命质量、静坐时间、城市居民、农转非居民、健康
40
R193(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603176
2023-03-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