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321761-20220705-00676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指导补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collapse index, IVC-CI)指导补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睢宁县人民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与干预组(E组),每组60例;根据入室时IVC-CI值是否小于35%对C组和E组进行再分组,C1组(22例)、E1组(24例)为IVC-CI<35%,C2组(38例)、E2组(36例)为IVC-CI≥35%。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按照4-2-1法则补充术前液体生理需要量,C组患者的超声结果对补液不产生影响,E2组则通过加快补液将IVC-CI值降至35%以下再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E1组与C组维持10 ml·kg
-1·h
-1补液速度不变,扩容30 min后对患者实施麻醉。比较4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比、年龄、BMI、心功能分级、ASA分级、基础IVC-CI分布情况、高血压病史、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尿量)。监测并记录患者入室(T0)、蛛网膜下腔麻醉前(T1)、麻醉后1 min(T2)、麻醉后5 min(T3)、麻醉后10 min(T4)、麻醉后30 min(T5)时MAP、心率。比较4组患者T0、T1时刻IVC-CI水平,蛛网膜下腔麻醉后30 min内低血压发生率,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例数,蛛网膜下腔麻醉前、麻醉后30 min内输液量以及T0、术毕时刻乳酸(lactic acid, Lac)及PaCO
2。所有纳入研究患者根据低血压定义分为低血压组(46例)与正常血压组(74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IVC-CI在预测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患者发生低血压的诊断效能。
结果:4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性别比、年龄、BMI、心功能分级、ASA分级、基础IVC-CI分布情况及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MAP、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1时刻比较,各组MAP在T2~T5时刻均有所下降,心率在T3时刻有所上升(
P<0.05);与T1时刻比较,各组T2、T4、T5时刻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0、T1时刻,C1组、E1组IVC-C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1组比较,C2组在T0、T1时刻,E2组在T0时刻,IVC-CI水平增高(
P<0.05);与C2组比较,E1组在T0、T1时刻,E2组在T1时刻,IVC-CI水平降低(
P<0.05);与T0时刻比较,E2组T1时刻IVC-CI降低(
P<0.05)。麻醉后30 min内,C1组与E1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1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E2组(
P<0.05);与C2组比较,C1组、E1组、E2组低血压发生率均降低(
P<0.05)。C2组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患者多于C1组、E1组及E2组(
P<0.05)。E2组患者麻醉前输液量高于C1、C2及E1组,麻醉后30 min内输液量低于C1、C2及E1组(
P<0.05)。T0、术毕时刻4组患者Lac与PaC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1时刻患者的IVC-CI是影响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比值比2.53,
P<0.05),心率为影响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保护因素(
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IVC-CI为35%时预测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敏感度为66.79%,特异性为84.72%,曲线下面积为0.815。
结论:对IVC-CI≥35%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前通过IVC-CI<35%为目标导向补液可以降低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IVC-CI为35%时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低血压、蛛网膜下腔麻醉、目标导向补液、高血压、老年人
43
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KC16SH008;X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ProjectKC16SH008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172-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