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4130.2020.11.023
急性白血病患者MCP-1、CCR-2及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类趋化因子受体-2(CCR-2)及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L患者100例和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液中MCP-1、CCR-2含量表达;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液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MCP-1、CCR-2水平明显升高,ALL组MCP-1、CCR-2水平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ALL组和AML组患者化疗后体内MCP-1、CCR-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LL组和AML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显著上升,抗凝血酶(ATⅢ)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ALL组和AML组患者化疗后血浆FIB、D-D、PT、APTT、TT时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INR没有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FIB、D-D、ATⅢ、PT、APTT、TT与白血病治疗前后呈显著的正性相关关系(P<0.05);PT-INR白血病治疗前后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动态监测MCP-1、CCR-2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有助于临床预测、判断AL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评估治疗效果,可作为病情的判断及治疗的参考指标.
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类趋化因子受体-2、凝血功能
41
R733.71(肿瘤学)
2020-06-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379-1381,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