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4130.2017.18.029
血小板储存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作为分析特定状态下一种细胞或一个生物体上所有蛋白质的方法,其在输血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深入[1].很多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制品的蛋白质水平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2-4].血小板在血栓形成和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输注血小板对于进行外科手术、患有癌症或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来说,有挽回性命的作用.但是,血小板在体外储存的时间很短,(22±2)℃下储存5d.而且,血小板在储存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不良变化,导致血小板结构和功能发生渐进性损伤,称之为血小板储存损伤[5].这种损伤非常不利于血小板的输血疗效.因此,血小板储存损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一些研究开始尝试分析血小板亚蛋白质组,尤其是膜、微粒、α-颗粒以及致密颗粒等在血小板储存过程中的变化[6-8].本文将主要讨论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储存过程中血小板蛋白质的变化及其机制.
血小板储存损伤、蛋白质组学、血小板活化、功能
38
TS2;TP3
四川省医学科研青年创新课题Q14031;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S-67
2017-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582-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