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2280/gjszjk.20220001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产时影响因素分析

引用
目的:探讨产时因素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的孕妇资料,纳入病例均为单次剖宫产后首次阴道试产的孕妇,统计的病历资料包括孕妇年龄、临产时胎头位置、潜伏期时长、产程中是否催产素加强宫缩、活跃期起始阶段(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置及胎方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LAC成功的产时影响因素.结果:①纳入行TOLAC的孕妇319例,其中236例成功阴道分娩,VBAC率为74.0%.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活跃期起始(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于坐骨棘水平及以下(85.3%vs.59.9%,OR=3.895,95%CI:2.282~6.647)、胎方位为枕前位(83.6%vs.62.8%,OR=3.020,95%CI:1.787~5.104)的孕妇TOLAC成功率较高;而产程中需催产素加强宫缩的孕妇TOLAC成功率较低(61.2%vs.77.4%,OR=0.461,95%CI:0.260~0.818).不同的孕妇年龄、临产时胎头位置、潜伏期时长者TOLAC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程中需催产素加强宫缩(OR=0.502,95%CI:0.267~0.943)、活跃期起始(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于坐骨棘水平及以下(OR=3.467,95%CI:1.990~6.042)、胎方位为枕前位(OR=2.633,95%CI:1.515~4.575)是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TOLAC,当产程进展至活跃期起始阶段、胎头仍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上、胎方位为枕横/后位,或产程中使用催产素加强宫缩者,应严密监测母胎情况及产程进展.必要时放宽指征及时行剖宫产,以保障母胎安全.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影响因素分析、催产素、胎位不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时

41

R714.422;R473.71;F273.2

河北省科技成果推广课题20190759

2022-06-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95-198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1674-1889

12-1400/R

41

2022,41(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