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3-7083.2021.03.011

复杂双柱髋臼骨折四方区三维形态学分析

引用
目的 分析复杂双柱髋臼骨折四方区的骨折形态,为手术入路和内固定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Mimics和3-matic软件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一级创伤中心诊治的104例复杂双柱髋臼骨折患者CT检查数据.四方区的主要骨折线被定义为前斜线、后斜线.仔细观测CT影像并结合骨折图技术描述前斜线起点、后斜线分类,测量前斜线与骨盆边缘的距离、前斜线与骶髂关节的距离.结果 研究对象中男性84例,女性20例,年龄为(52.4±14.7)岁.根据AO/OTA分型,C1型79例,C2型9例,C3型16例.前斜线可起源于前壁(6例),闭孔管(7例),同时起源于前壁和闭孔管(91例).前壁与闭孔管骨折线的汇合点为髂耻隆起远端(23例)、髂耻隆起处(31例)和髂耻隆起近端(37例).前斜线在髋臼上缘水平与骨盆边缘的距离为(9.6±8.7)mm,其中<10 mm 58例,10~15 mm 26例,>15 mm 20例.前斜线与骶髂关节的距离为(25.4±9.5)mm,其中≥20 mm 79例.后斜线可被分为5种类型,其中不全骨折者11例,出口位于后柱近端1/3者42例,位于后柱中段1/3者32例,位于后柱远端1/3者20例,同时出口于后柱近、远端1/3者10例.结论 多数情况下复杂双柱髋臼骨折的前斜线与骨盆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10 mm,与骶髂关节之间的距离大于20 mm,采用腹直肌旁或Stoppa入路复位、盆腔内钢板固定可能性大.后斜线经过后柱的位置较高,经前侧入路复位和固定的可能性大,但更多后斜线出口位于后柱中间或坐骨棘附近,需加用后侧入路复位,以固定四方区后侧部分.

复杂双柱髋臼骨折、四方区、骨折线

42

R687.3;R782.23;TP391.41

2021-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77-18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国际骨科学杂志

1673-7083

31-1952/R

42

2021,42(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