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3-7083.2009.05.003

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引用
一般认为,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具有组织特异性、解剖部位特异性和终末器官特异性.近期研究显示,周围神经再生缺乏解剖部位特异性,其终末器官特异性也存在争议.神经趋化性再生受到神经断端间距、远端神经体积大小、营养支持及远端神经结构等多因素的影响.神经营养因子与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轴突表面识别分子及神经元表型特异性等,可能是趋化性再生的机制.研究证实,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小间隙桥接技术充分发挥了再生神经的趋化性,是周围神经修复的有效方法;神经导管,尤其是聚羟基乙酸导管可提供适合神经生长的"微环境",有利于组织工程学方法的介入,在临床修复神经长段缺损中具有确切的优势.这些新技术使周围神经的修复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

神经趋化性、神经再生、小间隙桥接、神经导管

30

R65;R7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139

2009-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78-280,28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国际骨科学杂志

1673-7083

31-1952/R

30

2009,30(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