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的接受与流变
在不同历史时段,中国社会对话剧演出的需求与观念各不相同,作为外来文化代表之一的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话剧舞台上也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本缺失的文化翻译、再现表演形态的文化模仿、争取民族解放的文化斗争、政治专制下表演体系的文化独尊、文本内容的文化写实、多元化的文化改编.表演形式和演出内容上“洋为中用”、“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服从于政治”、“中西交融、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的理论探索和舞台实践阐释了话剧舞台上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莎士比亚的文化身份,也反映了国人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政治与文化认同的流变,对当代话剧发展以及跨文化交流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莎士比亚、中国话剧舞台、接受与流变
I106;I046;I206.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15-0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