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744X.2020.09.008
贵州省毒蕈中毒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版)(第一部分)国家突发中毒事件移动处置中心(贵州)贵州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1 贵州省毒蕈中毒概况
自然界的毒蕈估计达1000种以上,我国毒蕈及毒素种类繁多,根据2014年《中国毒蘑菇名录》记载,目前怀疑有毒的种类多达435种[1].贵州省是我国蕈类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据贵州省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对贵州省毒蘑菇资源的调查[2],贵州已知毒蘑菇种类140种,分别隶属于子囊菌门2目,6科,6属;担子菌门5目,17科,52属,其中极毒、剧毒种类有20种,占总种类的14.3%.据我省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调查,毒蕈中毒是贵州省食源性疾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3].我省2015至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中,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844起,发病2961人,死亡33人,占所有食源性疾病事件数、中毒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的55.53%(844/1520)、44.99% (2961/6581)和84.62%(33/39).我省毒蕈中毒四季都有发生,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仍然为高峰,主要集中在6-10月,其中7月报告事件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最多.农村家庭为我省毒蕈中毒的高发场所,误采误食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原因[4].据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既往报告的毒蕈中毒事件中,引发中毒或死亡的剧毒毒蕈种类主要有灰花纹鹅膏(A.fuliginea)、拟灰花纹鹅膏(A.fuligineoides)、淡红鹅膏(A.pallidorosea)、假淡红鹅膏(A.subpallidorosea)、裂皮鹅膏(A.rimosa)、欧式鹅膏(Amanita oberwinklerana)、秋生盔孢伞(Galeria Autumnalis)、条盖盔孢伞(G.sulciceps)、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等[4-8],更多的中毒事件中,因为没有毒蕈样本无法确认中毒类型.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的中毒事件在我省每年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已成为我省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毒蕈、中毒、诊断、治疗、指南
44
R595(全身性疾病)
2020-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369-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