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744X.2008.12.004
8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电生理变化及终点探讨
目的 探讨8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慢径前后电生理变化及消融终点.方法 根据房室传导系统对常规心房刺激反应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各种心房程序刺激(S1S2和S1S2S3)均呈连续性房室结功能曲线(AVNFC)为A组,共15例;心房S1S2程序刺激呈连续性而S1S2S3程序刺激呈不连续性AVNFC为B组,共17例;心房S1S2(或伴S1S2S3)程序刺激呈不连续性AVNFC为C组,共55例.比较三组患者射频消融慢径前后电生理参数.结果 A组和B组消融前后房室结前传ERP无明显变化;C组消融前后房室结前传ERP缩短(P<0.01).消融后A、B组最长A2H2间期(A2H2max)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比消融前缩短;而C组显著缩短(P<0.01).消融后A、B及C组中的6例最长A3H3间期(A3H3max)均比消融前显著缩短(P<0.01).结论 (1)增加心房S1S2S3程序刺激可提高AVNRT的诱发率;(2)消融后Ahmax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一种新的AVNRT消融成功指标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3)对于AVNCF不连续的病例,射频消融后房室结前传ERP的显著缩短可作为消融成功终点预测指标的有力依据之一;(4)消融术中不要一味追求慢径消失,否则有可能增加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房室结、电生理学、心动过速、导管消融
32
R541.7+1;R45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09-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72-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