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走出个案:信用支付背景下偷换二维码案的教义学重塑

引用
偷换二维码案件的实质是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接收错误信息,并基于错误认识,向被告人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理应构成诈骗罪.既有的"被告人、商家、顾客"的分析模式存在误区.在信用支付背景下,电子支付的流程本质是,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受委托,处分自己的财产以代为清偿付款人债务的行为.虽然现代化支付系统不能被骗,但系统背后的职员可以被骗.职员的错误认识,或来自借助机器系统认识的错误推断,或来自借助人力认知的真实性误导.对于被害人的判断,刑法应从民事责任分担的泥沼中挣脱出来,以素材同一性与法益归属性为原则,确立刑法被害人判断的独立标准.自此,可以形成网络支付财产犯罪的统一分析框架.

偷换二维码、信用支付、交易信息、素材同一性

本文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立体刑法学视角下网络空间治理的刑事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8FXC008

2020-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47-6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1007-788X

62-1129/D

2020,(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