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4997.2019.04.009
中国传统乡村治理制度变迁及其内在逻辑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传统社会里,虽然封建王朝对乡村的治理模式在各个时期不尽相同,但如果从朝廷与乡村的关系来看,无非是对乡村资源(主要是农民和土地)采取的控制形式不同而已.以税制这一乡村资源征收的主要形式为主线,中国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呈现三个清晰的阶段:秦汉时期“按地收租、论户取赋”的“田租、赋税”制度,农民和土地捆绑,实行“乡官里治”的垂直式管理;唐宋时期“舍人税地”为主要特征的“两税法”,实行“乡里制”与“保甲制”的双轨运行治理模式,对农民和土地分别实行控制;明清时期以财产为主体、货币化征收为特征的“一条鞭法”,对农民和土地大幅松绑,实行“乡绅治理”这种间接控制模式.这样的制度演变中,朝廷对乡村的管理越来越松散,但实际控制力和乡村资源的动员能力却不断得到加强.传统乡村治理制度的变迁也启示我们,在当今乡村治理中应大力推动基层民主自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乡村治理、制度嬗变、内在逻辑、借鉴启示
D422.6(农民运动与组织)
2020-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