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9019.2003.08.011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问题
@@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经历了计划指令性与市场选择的多次调整,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由总量不足到自给有余,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大,各具地方特色的生产基地,生产性龙头企业由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支撑农村经济的新亮点,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对于区域经济先天不足的贫困地区来说,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差距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多,产业链条短,发展规模小,社会化程度低,管理粗放,农户进入市场的难度大,基本上没有发挥出基地效应和产业效益,实质上是处于局部的、低层次的支柱产业开发水平之上.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农村经济社会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战略性调整、机遇和挑战、改革和发展、总量不足、自给有余、制约因素、支柱产业、小康社会、市场选择、生活水平、生产基地、区域经济、农民群众、龙头企业
F32;F81
2005-0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8-19